选择留学预科项目与出国准备
选择预科项目 在申请程序上,可先申请预科,完成预科后再申请理想的大学;或申请大学双录取课程,在大学的语言中心完成语言课程后,直接进入大学本科学习。对于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来讲,因为没有用英语修读高中课程,先读预科是非常必要的。预科作为衔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并了解国外教育,最终顺利入读优秀的大学。而且,在学习预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高考成绩好,是留学申请的一个优势,但高考成绩不是留学所必需的。以留学加拿大为例,只有直接申请加拿大最好的大学,才会对学生的高中成绩、会考成绩、高考成绩以及托福或雅思成绩有要求。但同时,会有很多其他途径使高中生升入加拿大最好的大学,如通过预科或通过一般大学甚至学院再转入最好的大学。
传统上,大家都认为留学需要大量的资金准备,但是现在包括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都允许国际学生通过申请贷款完成学业。另外,包括英国、荷兰在内的一些国家,还为急需人才在当地就业开起了绿灯,学生在留学前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与选择。不论是在国内升学还是到国外留学,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项目都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只是盲目选择当前的热门专业,很有可能几年后回国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多元化的专业选择,将对学生升学及日后的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出国留学准备 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出国留学时年龄偏小,为克服可能出现的种种不适并顺利完成学业,要在以下几方面特别注意: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高中生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在国外读大学,学习环境比较宽松,有利于个性发展,但同时也要提高对不良行为的抵御能力。国内外的生活及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年龄小的孩子自理和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对此,家长要注意沟通引导,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抵御不良事物的能力。
要努力刻苦学习。国外大学一般为全英文或用其他外语授课,学生在课堂内外要多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认真完成老师要求的作业和报告。可以说,留学是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到了国外学生一定要注意吸收对自己有利的资讯,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要注意安全。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只身到国外留学,安全是第一位的。远离了父母的呵护,留学生要特别注意交通等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出国留学在外,要多与人交流,通过交流一方面能提高英文水平,另一方面也可扩大朋友圈和交际面。
不论是考上满意的大学还是没能考上大学的学子,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考虑。当今社会,文凭很重要,但仅有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家长送孩子去国外接受大学教育,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家庭的经济状况,要看孩子的意愿和性格特质,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再慎重决定。
出国留学文章:
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期
编者按
1978年的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清华大学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时,发表了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
1978年至今,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过120万人次。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成为全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留学归国人员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留学教育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展示与回顾30年留学工作走过的辉煌,本刊特别开设“留学30年”栏目,欢迎广大读者畅谈留学经历与感悟。来稿及相关图片请发至E-mail:liuxue2001@263.net
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期
■苗丹国
新中国成立59年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出国留学活动走过了辉煌并坎坷的历程,出国留学政策日臻完善,并始终与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意愿、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成熟紧密关联。
出国留学政策日臻完善
今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实行“扩大派遣留学人员政策”30周年。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及政府机关策划并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对留学政策、留学现象、留学活动、留学文化进行研究,对邓小平同志30年前扩大派遣留学生的讲话予以纪念。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政府实行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人员的政策,为出国留学的管理与活动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向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派遣出国留学人员。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规模有所扩大。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了新的、更大规模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政策。虽然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留学人员政策还明显带有试探与摸索的性质,但已逐步克服了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政策性障碍,开创了大量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断扩大派遣公费留学人员和不断放宽自费留学限制的政策。从国家到地方,从高等院校到科研院所,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出国留学政策运行机制。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筹经费三条留学渠道优势互补,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两组政策体系相得益彰。出国留学的进程表明,出国留学政策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出国留学实践是对留学政策的体现与检验。
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期
通过对出国留学数据、留学活动规律、留学政策演变的研究,通过对留学事件中整体与个案的观察,以及对中国政府管理留学事务变革与现状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中国的出国留学活动自本世纪以来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期”这样一个结论。
当前约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青年希望或准备留学,每年约有十几万人实际成行出国留学,说明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青年重要的学业选择和生涯之旅。中国当代的出国留学活动经历了从少数人留学、“特权”留学到盲目留学,再到理智留学的变化;中国的出国留学政策经历了从绝密、秘密、保密到现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演变,这些都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是中国留学活动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表明中国的留学活动从本世纪以来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期”。
笔者认为,作为“出国留学活动进入繁荣发展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标志,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国家政策性文件的发布呈现少而稳定的状态,即不再频繁发布文件,不再有限制性政策;2000年以后出国留学与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呈现中度稳步增长的态势;国内留学预备人员呈现出一种比较理性和理智的心态;在外留学人员的学习、生活、就职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稳定和谐的态势。
“留学大众化”说法值得商榷
2007年前后,社会上有人提出了“留学大众化”的说法,提出和响应的人士基本固定在留学培训和留学中介机构的经营者群体。对此,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杨新育曾提出质疑,认为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要因人而异,且实际留学成行的人数远未达到“大众化”。笔者比较认同杨新育女士的意见,即就目前的状况和趋势而言,“留学大众化”的提法为时过早,或者说这样的提法还缺乏基本的研究依据和应有的数量支持。
这里暂且不去讨论“留学大众化”提出者的真实意图,估计所借用的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博士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论”中的概念。即便是参照和对比中国高等教育和留学教育两者之间的人员参与数量,即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中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上千万人和留学成行的十几万人,就可以发现“留学大众化”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当然,如果说“留学大众化”的说法还有一定意义的话,那也应该是留学政策的大众化、留学制度的大众化和留学志愿选择的大众化。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6日第5版 |